主办:新疆大学创业指导中心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中心动态 >> 中心动态详情

互联网+”大赛红旅赛道优秀项目案例展示

来源/作者: 浏览次数:1859 发布时间:2021-06-17

筑梦路上 脚步不停 振兴路上 青年担当 ——2021“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启程逐梦

 

“希望你们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在亿万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进行的伟大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用青春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华彩篇章。”2017815日,习近平总书记给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的大学生回信,几年来,全国大学生不忘习近平总书记给第三届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的大学生回信重要精神,用青春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华彩篇章。

经过5年的实践探索,300余万大学生参与“红旅”活动。广大青年学生走进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和城乡社区,接受思想洗礼、加强实践锻炼。“红旅”已成为一堂融党史教育课、国情思政课、创新创业课、乡村振兴课、红色筑梦课为一体的有温度、有深度、有广度、有高度、有气度的中国金课。

2021年611日,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将在赣鄱红土地上的江西举办,来自五湖四海,高举“创新创业旗帜”的青年学子从助力脱贫攻坚战投身到推动乡村振兴事业发展。以“我敢闯,我会创”的青年担当,释放青年创新创业的无穷力量。

本届“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紧扣“建党百年”主题,大力弘扬跨越时空的伟大的井冈山精神,通过六地(上海、嘉兴、井冈山、延安、深圳、雄安)联动串起建党百年历史,以“一堂大课”的形式呈现,把红旅活动启动仪式融入其中,打造一堂集思想政治教育、党史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等为一体的中国“金课”,激励广大青年学子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的不懈奋斗中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

为此记者采访了往届大赛中的6所高校参与“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的青年学子,来听他们讲述在红色筑梦之旅中的所思、所感、所悟。

 

同济大学“掌上‘智’村——乡村产业振兴一体化智慧服务系统”项目团队

同济大学:掌上“智”村让乡村产业建设少走弯路

贫困和产业发展不可持续是我国乡村地区长期存在的两大难题。十九大以来,乡村振兴上升为国家战略。因此,同济大学“掌上‘智’村——乡村产业振兴一体化智慧服务系统”项目团队深度研习和挖掘地方产业驱动乡村发展的规律,回答乡村产业发展“干什么”和“怎么干”的问题。

“依托同济大学规划学科的优质平台,我们在浙江黄岩驻扎八年,在当地积累实践经验和调研数据的基础上,总结出乡村产业选择和产业发展的理论模型,进一步打造‘掌上智村’乡村产业振兴一体化智慧服务系统。”该项目指导教师陈晨说。

据了解,“掌上智村”由“产业发展决策支持系统”和“产业振兴工作法实践应用平台”两大版块组成,为乡村产业提供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全流程服务。

该项目负责人、城乡规划专业学生徐浩文介绍,在“掌上智村”计划的实际应用中,所选择的浙江台州黄岩区的乡村深入开展在地实践,利用平台提供的产业选择建议和产业发展方法,以传统农业驱动模式为参考,协助村干部找到特色发展方向,并在当地建成贡桔园田园综合体,能够大幅提升村集体收入与村民平均收入水平。

“面向未来,我们将进一步迭代更新案例库,延展业务范围,完善运营模式,助力更大规模的产业振兴。”徐浩文表示,“掌上智村”已与17个县市政府展开合作,线下已建成36个工作站,吸收大量闲散劳动力,间接带动7000多返乡大学生、农民工解决就业问题。

 

吉林大学“丰粮满仓——液化农业废弃物改良盐碱地 打造‘第二粮仓’”项目团队

吉林大学:把论文写在盐碱地上收获百万斤玉米

“盐碱地上丰收难”始终是制约我国粮食安全和脱贫攻坚的巨大障碍,以吉林省中西部地区为例,盐碱地含量大概在28%,这部分土地无法有效产生农作物,不能创产创收。同时位于我国东北地区产量巨大的秸秆、畜禽排泄物不能得到较好地利用。

吉林大学“丰粮满仓——液化农业废弃物改良盐碱地 打造‘第二粮仓’”项目团队基于此,通过自主研发的近临界水技术液化玉米秸秆-畜禽排泄物制备有机肥料以改良盐碱地,助力吉林通榆县乡村振兴事业发展。

该项目指导教师高岩介绍,将秸秆、畜禽排泄物等投放到近临界水设备中,得到气液固三相产物,气体类产物经处理可以得到天然气,液体产物对介观土壤进行修复,促进盐碱地治理,同时,固体产物可作为有机肥,对于改良盐碱地有着显著效果。

“我们对项目中的三个产物分别进行实验,其中利用秸秆液化物在通榆县向海乡进行了玉米种植试验,空白对照试验下,增产率约为15%。”该项目负责人化学专业学生翟梦坤说,当项目在全县推广实施后,每年可以为当地带来三亿斤粮食增产,这相当于一百万人一年的粮食需求。

目前,该项目已经在原国家级贫困县通榆进行了六年试点工程。在通榆县的试点工程中,投放固体有机肥后将原本PH约为10的重度盐碱土地改良为PH约为7的中性土地。通榆县改良了72公顷盐碱地,总共增产1080000斤玉米,农户增收约864000元,累计带动就业约360人次。

SHAPE \* MERGEFORMAT

南昌大学“珍蚌珍美”项目团队

南昌大学:小贝壳的生态净水法托起乡村环境治理梦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出台,越来越多乡村环境治理问题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据报道,我国共有水库98400座,绝大多数分布于农村,其中30.4%的水库呈现富营养化状态,12496座水库水质为Ⅳ类水及以下,水质不达标。

南昌大学“珍蚌珍美”项目团队选用的珍珠蚌,由于其先天净水、洁水的生物学特性,可发挥其功能,达到绿色净水的目的。以此独创“鱼蚌+”生态净水模式,以珍珠蚌的滤食作用为核心,混养多种鱼类,对富营养化水体进行净化,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去年7月份,“珍蚌珍美”团队一行五人冒着细雨前往江西抚州东乡区水库量蚌吊蚌,验收阶段性科研成果。“1400多个浮瓶、600多个网箱的整理,亲身经历后,我才开始真正理解一颗珍珠背后付出的艰辛和乡村振兴的不易。”团队水产养殖学专业学生邹青青如此回忆道。

“蝶蚌原产日本,经过20年技术攻关,采用家系选育和传统选育相结合培育出了我们的国家水产新品种‘鄱珠1号’。”该项目指导教师胡蓓娟说道。

“达到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的互换互助,从而助力建设生态乡村、美丽乡村产业发展。”胡蓓娟介绍,该项目还同步进行了珍珠艺术品的设计和蚌肉食品的研发,作为造血机制持续增收。

截至目前,优质蚌苗在全国已累计推广30万亩,覆盖5省份2直辖市,项目治理水面总面积超过一万亩,涵盖三十余个村庄,建立了5个项目示范基地。

SHAPE \* MERGEFORMAT

井冈山大学“百年好合——荒山变金山,百合照亮乡村振兴路”项目团队

井冈山大学:山中万亩百合田让革命老区焕发新生机

发展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根本出路。而在红色基因哺育下茁壮成长的井冈山大学青年学子在“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的带动下,反哺革命老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2013年,井冈山大学成立“百年好合”项目团队,利用所掌握的百合种植技术助力革命老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将青春梦想书写在祖国广阔的农村大地。先后在江西革命老区莲花县和井冈山等地因地制宜发展百合产业。项目指导教师周嘉良说,团队走出了一条以科技为引领,助力革命老区特色产业发展的科技兴农之路。

“针对莲花县10.8万亩荒山,制定了‘山地百合种植’产业模式,目前发展有以卷丹百合和龙牙百合为主栽品种的山地百合1.2万亩,将荒山变成了农民的致富幸福之山。”项目负责人生物科学专业学生冯校说。

而针对井冈山是旅游胜地和林地多的特点,在前期发掘并引种驯化井冈山野生百合资源——大百合的基础上,为井冈山量身定做了“大百合生态农业+旅游”的产业发展模式。“目前已在神山村和上井村进行了产业示范,每地林下大百合生态种植示范面积超百亩,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

截至去年,百合产业在莲花县共发展了3500亩,覆盖全县52个行政村、1568户,年产值超亿元;提供了就业岗位60000人次,帮助220户贫困户、748名贫困人员实现年均增收5208元,为当地如期脱贫摘帽作出了重大贡献。

云南大学滇池学院“飘向贫瘠土地的‘彩云本草’——乌蒙山区种养殖领域的扶贫先锋”羡慕团队

云南大学滇池学院:青年学子与农民建立合作社同吃同住同劳动

2015年,云南大学滇池学院“彩云本草”项目负责人工程管理专业学生赵庆早带领一群90后大学生先后走访了乌蒙山区的会泽、罗平、富源等县,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

乌蒙山片区,干旱缺水、土地贫瘠,青年人大多外出务工,当地村民缺乏资金和技术,贫困发生率高达47%,是全国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之一。团队立志为改变家乡的贫困面貌贡献自己的青春和智慧。

该团队依托乌蒙山区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致力于打造现代化互联网云端数据库下的智能化中药材种植,为人们提供优质、低价的好药材。以科技服务农业、用真诚回馈社会,“彩云本草”项目致力于以现代农业帮助中国贫困片区农民返乡创业、就业。

项目采用“政府+农户+公司”的模式进行经营,公司占股 60%,农户占股40%,同时与地方政府相连接,在政府支持下,建立种植专业合作社,获得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

项目实施以来,与乌蒙山区农户建立了专业农业合作社,对现有土地资源优化配置。2016年,“彩云本草”项目中药材种植面积达3000亩,直接简介带动上万亩,年产值突破4100万元。2018年起,团队为103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免费投放5000余窝中华蜂。帮助贫困户代养3年,产值40%返给农户,开展养蜂培训教会农户后,将蜜蜂送给贫困户,农户每户增收6000元,总产值1.5亿元。 SHAPE \* MERGEFORMAT

嘉兴学院“‘初心’公益----当好‘红色根脉’的传承人、守护者”项目团队

嘉兴学院:青年学子演绎《初心》展现“一大”生动党课

2017年1031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集体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

“作为红船旁的大学生,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让青年学子对红船精神入心入脑。”该项目负责人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王金超回忆道,2017年,嘉兴学院成立了“初心公益”团队,针对红色资源利用局限性、红色教育传播方式单一性、效果有限性等问题,通过挖掘嘉兴地方特有的红色文化资源,讲好红船故事。

王金超说,根据嘉兴籍人士王会悟对“一大”会议选址的特殊贡献这一事实,将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十三个一大代表为剧中主要人物,创作了话剧《初心》,把党一大召开从上海转移到嘉兴南湖红船的故事搬上舞台,展现早期中国共产党人敢为人先,继往开来的奋斗故事和初心精神。 

团队通过与嘉兴红船干部学院、各级党建培训基地、企业、乡镇、中小学、大学等108家单位签订合作协议,把80分钟的话剧拆分成《五次会议》《转移》《南湖红船》《宣誓》等几个片段,使之适合不同的人群体验。

该项目指导教师左军表示,通过拍摄抖音等短视频的方式进行文化推广,并通过衍生品开发、出售,获得社会效益同时挖掘红色文化所蕴含的经济价值。《初心》自公演以来,现已走入52座城市,演出近百场,观众50万人次,受众达2亿多人,成为了嘉兴地方的一张城市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