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新疆大学创业指导中心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创新新闻 >> 创新新闻详情

福建省 | 深化创新创业创造教育改革,福建这四所高校这样做

来源/作者:福建教育微言 浏览次数:392 发布时间:2023-03-07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创造,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健全完善创新创业创造政策制度体系,全面营造尊重知识、崇尚创造、追求卓越的创新生态,为广大学生扎根福建、铸就梦想创造了良好环境。

       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教育部工作要求,把创新创业创造教育融入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各方面,推动高校深化综合改革、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水平,促进高等教育全方位高质量发展。

       福建各高校积极将创新创业创造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结合各自办学定位和特色,深化创新创业创造教育改革,打造“三创”品牌,推动办学水平整体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厦门大学——

大力培养敢闯会创的拔尖创新人才5.jpg

厦医青志小分队在西藏左贡县开展红旅活动


        建立大赛高效协同的工作机制。成立创新创业创造教育领导小组,全面抓牢抓实大赛各项工作。依托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立双创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多部门协同,统筹推进项目培育、师生动员、参赛组织、培训辅导等工作。建立校院两级联动机制,细化分工、各司其职,落实落细落地大赛各项工作。完善激励和保障机制,落实“人员到位、政策到位、经费到位”。

        探索优质双创项目的培育机制。突出“育人为本”,强化对学生家国情怀、社会责任、创新精神的培养,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创造能力。突出“创新为要”,鼓励学生专创结合,开展自我探索和创新实践。突出“科创融合”,鼓励学院把优质科研资源转化为项目培育资源和优势。突出“全面推进”,大赛发动实现“教师、学生、校友”全覆盖,项目组织实现“深度挖掘、深度培育、深度辅导。2021年学校共组织参赛项目2600多项,参赛学生1.1万多人次。

        健全参赛项目落地的推动机制。强化对接,通过项目对接会等形式,邀请政府、投资机构投资人等对接项目。促进转化,积极组织项目参加展会交流,展示学校创新创业创造教育成果,促进科创成果转化。筑梦红旅,建立“三结合”模式,打造“全校最大的一堂思政课”, 每年组织15000多名学生到全国各地开展活动。

        形成助推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全面深化创新创业创造教育改革,以政策创新改革人才培养体系,以校地共建打造联合培育平台,以兴趣激励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以资源投入完善服务保障体系,形成了“四轮驱动”的创新创业创造教育厦大模式,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创造能力持续提升。

福建师范大学——

构建“五位一体”,铸牢“三创”育人2.jpg福建师范大学学生创业团队参加“互联网+”大赛


        学科引领高度。全面深入推进“四新”建设,深度开展卓越拔尖系列领跑计划,优化专业结构,为“三创”人才培养注入现实动力。在自然科学领域,“三创”团队经过项目攻坚,解决了肿瘤免疫治疗领域中T细胞无法识别肿瘤这一重大科学问题,自主研发出新一代肿瘤治疗药物——西苷普。在人文社科领域,学校近五年获批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38项。

       课程承载理论。在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中部署创新创业创造教育,在全校74个招生专业中建立创新创业创造课程模块,设立创新创业创造学分,促进学生将专业知识能力体系与社会发展需要融为一体。构建了“1+1+N”的“雁阵”“三创”课程体系,面向全体学生开展“通识型”和“嵌入型”“三创”教育。立足师范教育特色优势,创新“共同体”学习模式,启动《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培养引领基础教育的未来之“师”。

       项目驱动实践。学校推进与26个国家、省级科研创新平台和33个国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开放共享,加强78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建设,建好352个实践实习、创业孵化、示范中学基地和教育联盟,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三创”意识能力。疫情防控期间,打造各级线上一流课程和虚拟仿真实验项目500余个,保障“三创”教育实践高效运转。

       机制保障实施。成立创新创业创造工作领导小组,将“三创”工作纳入二级学院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实现工作机制两级管理、政策举措两级相衔、师资队伍两级建设、课程融入两级推进,平台建设两级互补,构建“三创”校院两级同向同行、同频共振的新局面。制定实施高水平创新创业创造竞赛奖励办法等文件,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参加各类高水平创新创业创造竞赛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成果反哺育人。充分利用我省红色资源丰富优势,组织“三创”团队,走进革命老区、乡村基层、企业学习,接受思想洗礼、学习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将“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打造成一堂融思政、党史、创业、乡村振兴、红色筑梦五门大课为一体的“中国金课”。每年开展线上、线下讲座、培训、沙龙等共计百余场,实现全校“三创”学生团队的教育全覆盖。

集美大学——

以竞赛为抓手深化创新创业创造教育改革

3.jpg

集美大学“蚝壳惠民”项目深入田间地头


      健全创新创业创造人才培养机制。成立创新创业创造中心,统筹学科竞赛工作。各学院成立创新创业创造工作小组,做好政策阐释、赛事组织、资源协调等工作。建立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的人才培养机制和竞赛政策支持体系。将学科竞赛工作与学生创新实践选修课程、“三下乡”社会实践等结合起来,让创新创业创造成为每一位学生在校期间的“必修课”。

      健全学科竞赛激励机制。修订学科竞赛管理办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等文件,将学科竞赛成绩、教师指导、学生参赛成绩等纳入相应考核指标体系。实施创新学分制,建设“竞赛获奖-创新学分申请-选修学分认定”的赛教融合通道。鼓励高层次人才、高水平教授参与指导学生学科竞赛,提升学生学科竞赛的层次和水平。

      将创新创业创造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将创新创业创造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分阶段、分层次、分类别开展培育工作。邀请校内外专家、聘请导师团队为参赛师生开展线上课程、集中辅导和“一对一”项目跟踪。通过名师讲座、模拟演练、创业实训等对重点项目进行支持和培育。与优秀企事业单位共建“创新创业创造实践基地”,推动创新创业创造教育与协同育人相融合。

闽江学院——

构建应用型高校“三创”教育新模式

4.png

闽江学院现代纺织服装产业学院揭牌成立


      强化高位引领。成立“三创”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建独立实体运作的创新创业创造学院,成立第二课堂发展中心,统筹全校创新创业创造教育工作,设置应用型大学实践能力培养改革实验区。建立“两级联动”“协同育人”的“三创”教育工作机制,按照“集聚资源、综合改革”思路,推进“思创、专创、科创、技创、产创”融合发展。

      汇聚关键要素。打造“通识课程—创新创业创造教育课程群—创新创业创造特色班课程系列”的分层递进课程体系,创新创业创造必修课学分达11学分。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建立创新创业创造专业委员会和两级创新创业创造导师库,实施创新创业创造双导师制。

      创新育人机制。全面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推动一二课堂“顶层设计一体化、工作推进一体化、信息连接一体化”,探索应用型高校“三全五育”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推动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搭建实践平台。推动“三创”大楼投入使用,构建“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一体化孵化链。完善“国家、省、校、院”四级创新创业创造训练体系。集聚区域资源,依托国际青年漆艺家孵化基地,建设国际化的艺术人才和文化企业孵化高地,培养漆艺创新创业创造人才;依托学校华商博览馆,探索商科教育融入创新创业创造人才培养新路。

       对接产业需求。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校企共建致道国际漆艺学院、凤凰数字媒体学院等产业学院,打造校企协同育人共同体;与福州软件园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健全创业帮扶机制。对创业校友扶上马、送一程,校领导带队赴福州市海洋与渔业局、宁德市海洋与渔业局、霞浦县等调研帮扶,促成校地合作。